爱物惜物
每个周末,家住台北六张犁的张阿姨都会拎着大包小包到永春二手市集,贩售她从四处搜集来的二手物品。张阿姨已经退休多年,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逛菜市场,一次偶然的机缘在永春市场发现了这个“秘密花园”。在这里,小家电、衣服、化妆品、书籍、CD、皮包、饰品等各类二手商品应有尽有,且价格十分亲民。
“永春二手市集周末常常人声鼎沸,但周末两天的摊位费只要六七百元(新台币,下同)。”张阿姨想到了家里没用的旧物件——多余的电饭煲、买了却没穿几次的衣服、儿子小时候的图书,还有女儿不用的时尚商品等等,稍微拾掇一下,竟然整理出一大包。于是,张阿姨尝试着在永春二手市集租下个小摊位,贩售自家的二手商品,没想到生意竟十分兴隆,一个周末便入手三四千元。这对退休在家的张阿姨来说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收入,也让退休生活多了一份乐趣。
自家的旧物清理完后,张阿姨又尝试着从亲朋好友那里寻找货源。“刚开始肯定有一点不好意思,没想到大家都非常支持。因为旧东西虽然没用,但扔了又可惜,如果能被其他人再利用,也算物有所值。”张阿姨说。
永春二手市集创办于10年前。它的创办人黄秀玉告诉记者,当年她的女儿从英国留学回来,想创办一个艺术品的创意市集,但光顾者寥寥无几。去英国探亲时,女儿曾带她去过那里的跳蚤市场,化废为宝的经营方式让黄秀玉印象深刻。于是,一直秉持爱物惜物观念的黄秀玉,建议女儿创办一个二手市场。当时,永春市场二楼刚好招租,母女俩就租下二楼,开起了二手市集。
记者发现,永春二手市集的摊主,以张阿姨这样的家庭主妇居多。她们给出的价格实惠,服务热情,让许多顾客成了回头客,而她们则可通过摆摊贴补家用。与此同时,旧物件也实现了再利用。如今,永春二手市集发展到近千平方米,有180多个摊位,六成为固定摊位,四成为流动摊位。逢年过节时,更是一位难求。
寻宝之旅
除了周末的大市集,永春二手市集也有一些每日营业的常设店。进入这些二手商店,仿佛进入时光隧道,每个旧物件背后都有那个时代留下的故事。
黄秀玉的女儿白雅雯是个80后,因为长期浸淫在时尚圈,店里所有的二手商品都是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首饰、服饰、鞋包等。特别的是,她店里的旗袍、礼服等都是台湾上世纪80年代的样式。那是台湾地区经济最好的时期,老手工艺人都还健在,服饰的制作特别讲究。因此,店里的服装虽旧了,却仍可见当年的风华,也吸引不少爱美女性前来租借,用以参加晚会,甚至作为结婚礼服。
白雅雯告诉记者,这几年不少年轻女孩也到永春二手市集来摆摊,市集中卖得最好的商品是化妆品和饰品。“有的年轻人控制不住购物的冲动,东西买回来才发现口红的颜色或者饰品的样式等不适合自己,而这些东西很多都是高价从百货公司买来的,弃之不用颇为可惜。折低价在这里贩售后,这些商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”白雅雯说。
蔡正龙的店位于永春二手市集入口处,是这里最资深的二手店之一。原是企业高管的蔡正龙退休后人生突然没了方向,差点得了抑郁症。因为原本就喜欢收藏工艺品,刚开始他到永春二手市集,只是想把一些藏品卖掉,再买新的。由于眼光独到,他的藏品很受欢迎,生意也越来越红火。于是,他干脆在永春二手市集租下10平方米的店面,做起了固定生意。
除了旧物件,在蔡正龙的店里,你还可能淘到真正的“宝贝”。“你看,这是何应钦当年手书的八个大字——‘研究发展 时新又新’。当年,他把书法作品烧在绘有兰花的瓷盘上,总共烧了100个瓷盘送给亲朋好友。后来这个盘子流落到民间,现在则流转到我这里。”蔡正龙骄傲地说。一直以来,都有民间收藏人士专程慕名而来,找到蔡正龙的店,除了寻宝,也把自家的藏品放在这里寄卖或是直接卖给蔡正龙。如此一来二去,蔡正龙的店不但回头客多,货源也越来越丰富、稳定,其中不乏珍品。
“有的长辈喜欢收藏,但后辈却不一定好这口。长辈百年后,有的子孙就把家里的藏品拿出来卖掉。所以,不要小看二手店,这里面也是藏龙卧虎,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淘到好东西。”蔡正龙笑眯眯地说。
(责任编辑 江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