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首页 旅游资讯

旅游资讯

仙游狮子岩寺的泉眼

2017-10-23 15:26:27 来源:福建日报 点击:
  狮子岩位于仙游县龙华镇金建村山顶,山上有一寺,名曰“狮子岩寺”。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(857),造型精美,格调雄健昂扬,乃当时仙游寺庙建筑的精品。寺西不远处有块巨石,石上刻有“金沙古刹”四个大字,落款为“住僧智广作”。由此可见,这里寺庙与智广祖师有一段故事。

  据记载,智广祖师(807一886)亦谥正觉禅师,俗家姓陈名智广,仙游县度尾镇留坡人。他自幼颖悟不茹荤,人称佛性儿,18岁时出家。唐文宗开成二年(837)至大中六年(852),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专心研究少林宗旨,参悟禅机,修持戒法,精通武功。功成回到仙游后,为募缘建寺,他赴富洋,入南山,过金溪,又从福州至永福沿途选择寺址。

  相传智广祖师骑着白龙驹,一手持锡杖,一手捧铁钵,路过金建时,他登上村后山顶,见山势犹如狮子雄风,英姿勃勃,就在此建寺栖居。因狮子岩山高无水,智广祖师就立锡杖扣打岩石之间,顿时石涧涌出清泉,俗称“狮子撒溺”,可供百人汲用。

  此番探寻狮子岩,得知寺西百米处的石径旁还有一口泉眼。和尚淑仁有诗为证:“结构精蓝接翠微,白鏊曾此护双扇。一声卓锡随云去,碧玉潺潺石上飞。”这里的泉眼,与智广祖师“白龙驹取火”的传说有关。有一次,智广祖师吩咐白龙驹下山去群众家取火,有位孩子刚满月的妇女,把草绳点火挂在白龙驹的脖子上,还送了两块白粿。白龙驹口含白粿就往寺方向跑,靠近寺西百米处,脖子上草绳的火势越来越大,白龙驹被烧得嗷嗷叫起来。祖师闻讯赶来救驹,他用卓锡在路旁打一泉眼,水翻涌出来。白龙驹滚倒水堀,方得救。此处泉眼就叫“驹堀”,泉水有驹味,人不能喝,奇迹尚存。

  据考证,清雍正五年(1727)进士郑远,字怀伯,万善里(今大济镇洋坑村)人,出仕前曾在狮子岩寺读书。郑远历任隆平知县、直隶牧守、北路同知、延安守、金华教授、宁绍道台、浙江按察使,“民威之若师保,亲之若父母”。晚年致仕归家,自己种秫酿酒,安贫守拙,终年76岁,著有《归田小咏》等诗。

  狮子岩寺上下座于清光绪年间被毁坏,民国年间当地村民筹资重建,保存至今。此寺兴盛时期,有僧众百余人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进士张瑞图,字长公,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(今青阳镇莲屿下行)人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礼部侍郎、礼部尚书、建极殿大学士、少师。他善画山水,尤工书,以“金刚杵”笔法著称于世。时人将他与邢侗、米万钟、董其昌并称为晚明“善书四大家”。他为狮子岩寺手书“狮子岩”匾额,至今仍存在寺中。

  在欣赏张瑞图手书真迹之后,我们沿着狮子岩寺西石径往前走,发现崖间有一株千年朴树,盘根错节,树冠圆满宽广,古枝苍劲,树荫浓郁,结满橙绿色的小果,显得一派生机。每逢秋季,树上果实采下,经寺里和尚腌制,风味绝佳。朴树根、皮、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、解毒治热之功效,内服可治腰痛、漆疮,外敷亦可治水火烫伤。朴树下有一块巨石,石上清晰可见方楷题刻“林锁轩”三字,笔道流畅,潇洒多姿。

  细观古树奇石,兼听松涛阵阵,仰看万树摇曳,婆娑作响,让你不能不爱上这里的奇秀风景。不由感慨:大凡高僧,他所隐逸的山林,所放眼关注的奇岩,所曾经创建的寺庙,都会折射出令后人悠然玩味的文化情趣。



(责任编辑 江伟)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 天下妈祖网”或“来源:本网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天下妈祖网,凡是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应注明“来源:天下妈祖网”。未经授权,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业目的,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天下妈祖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本站中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致电: 天下妈祖网 网络编辑部 0591-87532714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

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!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天下妈祖网官方微信(mazuworld)